对高职生实施礼仪文明教育的思考
摘要:一个人的文明礼仪,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的高下,道德修养的高低,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生礼仪文明道德修养的现状,从继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成材的需要几个方面论述了在高职生中实施礼仪文明修身工程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礼仪文明修身工程对高职生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 高职生 礼仪文明 修身
正文
一、高职生实施礼仪文明修身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是继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需要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人曾留下了许多礼仪的名言。如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记》中也有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晋朝葛洪更说:“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矣。”古人言:公生明,廉生威;不以奢为本,不以廉为悲;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不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的《大学》篇首章《圣经章》中“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至淤至善”,强调大学的宗义有两方面:明德和格物。即阐述道德修养和探究事理同样重要。现代大学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香港大学“明德格物”与此颇相神似。由此看来远古“大学”与现代大学虽跨越千年,概念迥异,但宗义相通。
(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新千年,知识经济将替代传统工业经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不同的社会制度将在激烈撞击、交流中错综复杂地演进。我国也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快速转变。随着WTO的加入,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为适应时代要求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也处在大转型和超常规快速发展时期。总之,我们处在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生活多样化的大转型时期,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信息科技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的大发展时代。希望与危机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纷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的转型时代,大学生如何确立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从而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保大学生的先进性?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大发展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与时俱进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才能紧跟时代?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大学生深思,文明修身提高道德修养是唯一的答案。
(三)是大学生成材的需要
“人”和“才”的组合为“人才”,既成人又成才是人才。有德无才谓之庸,有才无德谓之韧,德才兼备谓之贤。专业学习主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礼仪文明主主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礼仪文明和专业学习同样重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样重要。自然科学主要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人文科学主要解决主观世界的问题(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自然科学主要求真,人文科学主要求善。但两者相互依存,辨证统一。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奠基,人文科学为自然科学导向。在人类步入后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者都不可能单独承担人类文明前进的重任。
许多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用人理念:求人不求才。他们认为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任何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是完全适合的“才”,他们并不太重视所谓名校品牌或高学历。他们认为只要是一个“人”,就可后边赶边学,并很快成为“才”。这些公司所谓的“人”是指聪明、好学、踏实、自信,具备高尚的道德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璞玉”,才经得起雕琢。
二、高职生的礼仪文明道德修养现状
高职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使大学生中的一个群体,这一角色赋予了它特有的文明属性。经过调查,我们感到目前在校高职学生总体情况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务实进取,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受社会多样化趋势的影响,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发展,敢于表现自我,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致使当代大学生在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思想敏锐,但价值观念的选择上以有着相当的不确定性;竞争意识较强,但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不够等。特别是高职学生由于生源较差,在长期应试升学中缺乏礼仪文明道德修养教育,出现了道德普遍滑坡现象,基础文明修养、公共道德修养欠佳的现象及不文明的行为明显增多。在学生当中,吸烟、酗酒、脏话连篇、打架斗殴现象普遍;不遵守公共纪律现象严重,如不上早操,践踏草坪,课堂、阅览室里开手机,餐厅买饭不排队;不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穿戴打扮失当,宿舍卫生脏乱差;尊老爱幼意识薄弱,与老师交往态度随便,同学之间缺乏理解和支持;充塞校园各个角落的男女生交往不得体现象等等,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以上现象和行为不仅违反了大学生行为规范,而且有悖于社会公德;不仅污染了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学生为此受到了校纪校规的处罚,个别学生甚至被勒令退学。这些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给社会、学校、家庭也带来了无形的危害。
有人评价说,当代大学生有前途没有壮志,有文化没有修养,有知识没有思想,有个性没有品行。面对现实,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文明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势在必行。
三、礼仪文明修身工程对高职生的作用
(一)有利于高职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
高职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通过礼仪文明修身工程,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也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通过礼仪文明修身工程,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三)有利于对高职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通过礼仪文明修身工程,使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礼仪文明修身工程的具体实施
(一)运用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礼仪文明修身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性工作,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思想教育活动,必须科学设计活动载体,努力营造活动氛围,把它和日常管理、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采取“可持续的”教育方式,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才能取得实效。
1、把文明修身工程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实施礼仪文明修身工程中,可以开设“礼仪”课程为前提,以“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为主线,以《学生守则》为规范,以日常管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讲究卫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在活动重点上,通过调查研究先找出本校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找出基础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分阶段、按内容重点治理,不求四面出击,而是一项一项地治理,一项一项地巩固,该综合的综合,该单项的单项,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最后达到全校基础文明状况的根本好转。根据每一所学校的实际,可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净化校园的育人环境上,以整顿校园秩序、规范公寓管理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养成习惯,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
2、把礼仪文明修身工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形式,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引导和激励作用,营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应把基础文明教育与营建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相结合,坚持基础文明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充实化,教育深刻化,通过纪律约束,典型宣传,正确导向,使基础文明教育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院报、《学生工作简报》、文学社刊等各种媒体,利用征集礼仪文明修身养性名言警句、报告会、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从多种渠道感受礼仪文明修身的氛围,从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把礼仪文明修身工程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人才具备良好素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文明修身工程教育活动,从实质来说是属素质教育范畴。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走向市场,没有真才实学、素质不过硬,将来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学校在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时应充分利用目前的就业形势,因材施教,要求学生从基础文明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结合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学生与礼仪文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大讨论活动,全面树立学生的人才意识和竞争观念;并从毕业生和在校生中选出学业成绩、品德修养或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和校友,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用身边的和最熟悉的优秀人才,为在校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榜样和示范。在活动中,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为保证,采取目标引导、任务分解、量化管理、分段实施、定期考核、树立典型、逐步推广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了育人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章立制、虚事实做,建立健全礼仪文明修身工程的保障体
在文明修身工程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虚实结合、化虚为实,把它纳入规范化的轨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1、建立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礼仪文明教育,提高道德修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应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体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从优化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入手,建立以党委决策领导、行政统筹实施、职能部门督导落实、系部全方位实施四位一体的德育组织机制,从而保证礼仪文明工程运行渠道畅通。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可成立德育工作委员会,协调、指导和研究德育工作中的重大的、综合性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党组织着重抓方向、定目标、弘扬先进典型;行政着重抓建设、抓考核、抓奖惩;各系部结合本部门情况抓组织、抓落实、抓成效。
2、健全礼仪文明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
礼仪文明工程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保证。加强教学教育的同时,制定和落实制度来规范广大同学的言行。为配合礼仪文明工程的实施,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大学生文明公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工作目标管理实施意见》、《学生先进个人评比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早操管理规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配套的检查评比办法,使基础文明工程有章可循、有则可守。
3、规范考评,齐抓共管
充分利用学生管理队伍、学生骨干队伍,加强对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的管理,强化督促与检查。班主任深入班级、教室、宿舍及各种集体活动场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生工作处组织校园文明综合督查,不定期地检查、反馈情况。采用曝光、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措施加大处理力度。处理结果与个人、集体奖学金、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各项活动及时总结,把好的经验和措施形成制度,需要改善的方面及时加以改进。
礼仪文明,学生缺少的是意识。缺少意识,从小处说毁掉的是个人的形象,从大方面来说影响的是整个群体的形象;文明修身,需要的是坚持,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陋习才会慢慢改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得以形成。文明修身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时间、需要实践、需要磨练,更需要魄力和勇气,需要从小事、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意识,自觉树立起大学生良好风范和形象。因此对高职生的礼仪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校高等职业教育德育体系,加强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作者:
刘爱月(1965—),女,淄博职业学院旅游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素养教育。
王迎新(1972—),女,淄博职业学院旅游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素养教育。